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人生感悟 > 爱情感悟 > 泰国游记随笔 重庆游记随笔 > 厦门游记随笔_游记随笔散文欣赏:高流古墟

厦门游记随笔_游记随笔散文欣赏:高流古墟

爱情感悟 | 2015-06-14 | 阅读:
【www.gxlzold.com--爱情感悟】

高流古墟是一座废弃了的集市,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的只有一片河滩,难免你有些荒凉,只有每年的五月初四才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下面撒小编带来的游记随笔散文欣赏:高流古墟,快来看一看吧。

游记随笔散文欣赏:高流古墟

    到达阳春时已是深夜。

    那是2014年暮春,我从四川盆地出发,应邀到广东参加一个两岸四地的文学笔会,在参会指南上我翻到了高流古墟这个游览行程,心就开始动了,有如一江春水在荡漾开来。

    我喜欢文学,同时又是摄影发烧友,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相机,对于全国各地的著名景点那是必定要去游览一翻的,我电脑的文件夹里分门别类地储存了好多地方的古建筑以及有关当地民风民情的照片。

    我对软浓的粤语有倾听障碍,不敢与朋友们过度交流,索性晚上就不去参加其它活动了。一个人睡在东湖大酒店,独自想象高流古墟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古墟吧?这是岭之南,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采风,应该是当地一个相当神秘和传奇的地方吧,除去展示当地的民风民情,至少也还应该有保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建筑村落吧,又或是经过岁月的沧桑,以旧为旧,以零乱为美,让一片废墟或是片片瓦砾来为我们讲讲阳春的故事吧。我事实上已经在脑海中将高流古墟定位于一个小村庄,背靠小山,瀑布飞溅,城春草木深,斑驳门庭,菜畦栅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这样一想,去高流古墟之心就更加地迫切了。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川与阳春同属西部,但是气候却炯异。在四川到处都是春意盎然,而阳春的热浪却让我满头是汗,纯粹就是迈过春天直接到了夏天。

    我忙找出旅行箱里的短袖衬衫换上。

    第二天,陪同我们一行的是阳春市民俗文化协会主席黄万里,这位大喉咙粗嗓门的粗犷男人不仅极为尽心,而且风趣,嘴里不时蹦出一两句极富诗意而为得体的冷幽默来。

    大巴车在凹凸平平的公路上到底驶出了多远,我们并不知晓,最后大巴车在一个村子旁的不大的桥边停下来。

    黄万里说高流古墟到了。

    正当我们张眼四望什么地方才是传说中的高流古墟时,他指着公路边一块用暗红色大理石作基座,上边一块大石雕刻有“高流古墟”四字的地方说:“那就是。”我能看出,这一车人大都在用沉默或不语去表达心中的那份失落。

    我问黄万里:“这就是高流古墟?怎么与一片废弃的土坝子一样?难道这个地方也能演绎出传世的传说?”

    黄万里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发出这种疑问的。高流古墟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村寨之类的,他实际上就是一个从古到今仍然还在不断演绎的一个老百姓赶墟的场所而已。”

    哦,原来如此,这与我昨晚睡在宽大的床上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一厢情愿地把古墟想象成了一座古镇,其实古墟与古镇是有极大区别的。这不,古墟就是一个废弃了的集市,看不出规模,只看到了一片河滩,几乎寻不见路,杂草没径。大概是我们看惯了一些原始的保存完好的村落等原因,固执地把这个高流古墟也定义为一个如古镇之类的地方,难免会让人失望了。我本凡人,见不得一个古字,总想把一些旧的东西与之联系起来,诸如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联想起来。一个老百姓赶墟的地方,一个一年只赶一次墟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如此的荒凉与落寞了。我举起的相机又放下来了,我实在找不到可以拍摄的景致来。

游记随笔散文欣赏:高流古墟

    同行的著名散文大家王剑冰老师不愧是大师,他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墟边,望着远方的红日深思,我想他一定是在极力地想象着一年一度赶墟日的盛况与繁华了,而我们一伙人却兀自在那儿东看西看,或戏水,或钻入杂草之中去寻路。同行的人都东一团西一团地在古墟中进进出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石桥的侧边是一级级的石梯,桥上有稀稀的车流,桥下是潺潺的流水。

    这条河叫高流河,位于阳春市合水镇,是一条名不见经转的河流,河水平缓地流着,河两边的水草异常丰茂,一些不知名的杂树丛生在河的两岸,河岸边还有几条细细的支流穿梭在杂草丛中,仿若街衢出没。

    我极力想象这样的地方是怎样成为一个村民们趋之若鹜的墟场的。

    站在石梯上的黄万里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说:“每年的五月初四,这里就是合水镇最热闹的墟场,远近的村民都会在这一天不分男女老幼,集体来赶这场盛况空前的高流河墟,赶墟人数最高达十万多人。”

    我用脚分开一丛丛野草,心想,这就是赴高流河墟的村民们摆摊设点的铺位么?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能够容纳下十万之众么?我贫瘠的想象已然如飘过河的风被堵在了河边的柳树上。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风情,不错。据介绍,在端午节前,合水镇的人就会提前来到高流河边,镰刀一挥,就把自家的地盘划定,然后再铲草平地,整理出一个狭小的铺面来,然后就将自家编织制作的竹筛、箩筐、竹梯、藤椅以及农具、木工艺品和农副产品等摆上摊位,只等开墟那天了。一块又一块狭窄的铺面形成了,远远近近的十多万赶墟人赶来了,拥挤着在此开设市场,由此也可想象这一小块的铺面那是何等的金贵。

    黄万里说,转让一个小铺位都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的。

    为何这样一个狭小的地方都能吸引那么多的人来此经商赶墟呢?黄万里告诉我,这与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我拦住当地一位村民问其究竟,村民说,高流河段的水质特殊,凡是端午当天把竹具浸泡在高流河里,竹具就永远不会生虫,小孩子用高流河水洗澡、擦背就不会生痱子,青春男孩用高流河的水来洗脸就不会长青春痘,如果用高流河的水来熬药,药效也会大增。这大抵有些夸张,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寄予的希望却是相同的,这些传说和习惯肯定是从端午节的传说中脱胎而来的。我想古时候的高流河边一定长满了艾草和菖蒲,那股股散发出来的艾草和菖蒲的浓浓的草香定会一直萦绕在高流河边,久久不散。

    这是一个非常盛大的场面,人们在此交易,牛马声,吆喝声,小孩哭闹声,和着高流河的流水声,汇成了一曲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阳春人是勤劳的,心灵手巧的,竹编艺术远近闻名,造访村民家中都能看见几样精致的竹编工艺,这也造就了高流古墟的繁盛与兴旺了。

    当然如果仅仅作为一个有名的专业竹编集市,那高流古墟就不会如此的长久流传下来了。梁大同元年,在这一块稍大一点的空地上,还是一个有名的练兵场,冼夫人就是从这里三次领兵出征广州,平定叛乱,立下大功,这里还是将士们论功行赏的所在地,其热闹和辉煌才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古墟。

    夕阳逐渐向西而去,缕缕金光斜射在高流河里,不时地泛起了彩色的波浪,沉寂的高流河边,除了偶尔掠过的车流声外,就只有静静的流水声了。

    宜昌著名书法家、作家张天一在一家村民的屋子前伫足观望,他在欣赏这家人的门楣上的一幅红红的对联。春节过后都这么久了,对联还是鲜艳如初。我想,这红对联莫不是也经过了高流河水的浸染,依然保持着新鲜的状态。

    高流古墟已然历经1400多年了,还如此的长盛不衰。因为高流古墟还有着情人节的美誉,村里的青年男女们这一天还可相约一起赶赴古墟,谈情说爱,赤脚戏水,互诉衷肠,表达相互的相思爱慕之情,炙热的阳光、晶莹的汗珠、开心的嬉笑、河流的清凉才是高流河古墟历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到了阳春,一定要来一次高流古墟。


本文来源:http://www.gxlzold.com/renshengganwu/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