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正能量文章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 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正能量文章 | 2013-05-21 | 阅读:
【www.gxlzold.com--正能量文章】
  我国是一个文献大国,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典籍。 它们就如同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的一粒粒饱含民族智慧的珍珠,一直以来滋养着民族血脉。 可以说,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价值观念的文字表达,更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 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诗经》、《论语》、《老子》、众多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并对古人的处世之道和道德智慧做出了高度评价。 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和探讨,我们能够提炼其中优秀的文化因子,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精神源泉     以《论语》为例,其记录了先秦大哲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国家建设、人格塑造、多个方面提出了儒家修身明德、社会理想、治国安邦的思想理念,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在国家层面上,《论语》主张建立民富国强的礼仪之邦。 孔子认为,执政者要施行安民、富民、教民的一系列政策,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来到卫国,称赞其治下的人民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认为还需要继续“富之”,即施行惠民政策,使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并进一步“教之”,即推行道德教化,提升人民的道德素养,才能称为“有道之邦”。 另一方面,孔子尤其重视社会教化,提倡“为国以礼”,与其使用严刑峻法来遏制犯罪行为,不如运用礼义道德来引导人们共同地遵纪守法,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他强调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只有每个人认真履行和完善自身的社会角色,才能形成团结有序的礼仪之邦     在社会层面上,《论语》提倡建设平、、知礼的道德社会。 在社会教化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论语·卫灵公》),认为每个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教育和学习能够使每个人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平、、的权利,以此来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同时,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平、诚信、忠恕、仁爱、的教化还宣扬传统的孝悌、的处世规范,有利于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的道德风尚,大家重新拾起在战火和动荡中丢失的道德之心,才是整个社会走上和谐稳定道路的起点。 因此,《论语》勾勒的理想社会,并不是后世儒家礼教所说的、各行其是、互尊互敬、级森严的封建宗法社会,而是一个以道德教化为核心的,人人各安其所、诚信友爱的文明社会。     在个人层面上,《论语》号召塑造仁孝忠信的君子人格。 《论语》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以“仁”为核心的行为道德规范,并要求当时社会中的精英力量即士阶层以身作则地践行和弘扬这套理念。 最终,具有这样理想人格的人,就被可称为有德的“君子”。 其中,“仁”是孔子最为重视的德行,也是其他德行的基础和中心。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义之心是通过规范自身言行使之符合礼义道德来实现的。 对此,《论语》里的描述俯拾皆是:仁者有爱人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者有坚强之心,“刚毅、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仁者有忠信之心,“事父母,能竭其力、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仁者有忠恕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仁者有恭敬之心,“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事君,能致其身、。 “仁”是所有道德伦理的集中表达,其又表现为孝悌、智勇、遵礼、忠信、具体的德行。 并且,孔子相信,君子人格的培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仁人君子的德行势必会压倒歪风邪气,带动和引领社会正气。 这就更加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践行仁义之心,塑造君子人格。     通观《论语》,其以“礼”为形式,以“仁”为内涵,崇尚“礼”的教化意义,提倡“仁”的社会功能。 它是伦理教化,也是治国方略、是道德规范,也是精神根基、是文化符号,也是文明象征。 在今天,我们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富强、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文明、诚信、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公正、民主、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前后对比,这其中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又与《论语》有着何、、深刻的内在关联,两千多年间被人们奉为圭臬的立身原则跨越时空,在今天仍旧彰显着富有永恒魅力的当代价值     其实,不仅仅是《论语》,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的传统经典就是我们通向家园的条条大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坚持挖掘和吸纳文化古籍中的优秀成分,才能充分诠释核心价值体系、只有不断倡导全社会关注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才能牢牢把握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只有努力激活长久以来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才能从根本上凝民族之精神,聚社会之正气,强文化之根基,固道德之根本!
本文来源:http://www.gxlzold.com/zhengnengliangwenzhang/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