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正能量文章 > 情感文章发表 情感文章写的好的公众号 情感文章大全 情感文章类别 情感文章写作 情感文章出版社哪个好 情感文章到哪找 > 情感文章人生感悟_情感文章散文欣赏:与马鹿塘的缘分

情感文章人生感悟_情感文章散文欣赏:与马鹿塘的缘分

正能量文章 | 2015-06-10 | 阅读:
【www.gxlzold.com--正能量文章】

我们会经过很多地方,路过很多人,有些人、有些事会对我们产生深远影响,让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正在回忆哪个地方?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情感文章散文欣赏:与马鹿塘的缘分。

情感文章散文欣赏:与马鹿塘的缘分

我跟马鹿塘的缘分,来源于同村的兄弟**和**。

地名叫马鹿塘的很多,这里说的是锡都个旧老厂锡山上的一个地方。它既是以一个彝族村庄命名,又是一个矿区。在极不规则的几座山之间,随便丢个小凹凹出来。可能是原先原始森林茂密时,这里还没有人烟,只有成群结队的鹿,在自己美好的家园,东滚西翻,便有了塘,它们逍遥自在。人们的到来,使马鹿丧失了天堂。人却以马鹿的名义落脚下来。不是在塘里滚,是锡里滚,钱里滚。我相信,村庄和矿厂除了发财的欢乐外,会有许多血泪的传奇故事。但我不想更多地去了解那些为了赚钱制造出的悲欢离合。我倒是想跟当地自称姆鸡族的父老乡亲们,能够作些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可是,他们讲的跟我可以交流的彝族支系尼苏语言差别甚大,说的、听的都不知所云。这样便断了我的兴趣。

那年似乎是20世纪90年代初了。我初次上马鹿塘。不是为了去挖矿,我这个人天生不是发财的命,也从来不敢做发大财的梦,纯粹是去玩。在个旧,老厂是重点矿区,名气够大,而我还没有去过。村人在那里,正好给了我见识见识矿山的机会。

那时,**已经到马鹿塘几年了。他是村里第一个到矿山的,是以劳务工的身份。这是很需要有勇气跨出的一步。之后,村里如**等几个也出来矿上。他们陆续出来,标志着一个世世代代农耕的山村,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在大山的脊背上梯田、包谷地流汗的田园牧歌的生计结束了。

第一次去马鹿塘,我就有了人生的两个第一。

**兄弟是在厂护矿队。通过工作的便利,他跟坑领导说,我是他一个村的,又是什么记者等等添油加醋的胡弄一通,于是,同意我下坑道。坑道过去对于我是神秘的,虽然听下去过的人们讲,没有什么值得好奇的。可我毕竟只是从《地道战》之类的电影里见过“坑道”。厂安全股的师傅跟我上了安全课,让专人陪,**也在身边,穿上劳动服,戴上安全帽,拿手电筒。一进去洞,才发觉到处是洞,一条连一条,分不清方位。有的地方亮灯,有的地方面对面两个人看不清脸。坑下劳动的分探矿和采矿,都是出大力的苦活计。矿工们全身泥水,墨石灯在旁边闪烁。使用电筒的,是那些不需要出多少汗的小头目们。这类人不多,他们往往是四处转动,检查工作。洞里空气充足,但潮湿味相当浓。空间小,时间的流动跟外边比起来似乎缓慢得多。我甚至忘了还有一个叫“时间”的东西。采出来的原始矿物,一车车轰隆隆拉出来,尾去头回,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劳动,分三班,你班出去,我班进来,日夜轮流。一个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世界。要说有白天黑夜,电灯、墨石灯,便是太阳、月亮、星星了。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向导们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跟着。不是怕坑道突然倒塌,而是像野外行走的小孩,担心走偏了方向就要迷路一般。向导们提醒,不怕,不怕,不会有事,我们天天走,闭眼睛也不会摸错。想想也是,一个大男人!我进来一下就这般,人家却把里面当作自家,来去自如。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永远也不会明白采矿、矿工是怎么一个职业。相比之下,我干的写写吹吹的工作,简直是过寄生虫的日子了。

过了游洞的瘾,接下来的事是弟兄们陪我喝酒。那时的我,虽然不再是所谓浪漫的青春年少,过的却差不多是漂游浪荡的生活。弟兄们对我的到来,当作了一台马虎不得的事。接待我的谈不上佳肴美酒,有的却是一片情谊。在简陋的房间,自己买菜、做菜,爱吃的家乡风味的菜,搞了一碗碗。街上买的挂不着名份的酒,用塑料瓶一瓶瓶灌满。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到早上,他们一批批地去上班,下班的顶替,做我的义务“陪酒员”。我们究竟喝了多少酒,说了多少话,根本没法计算。量小量大,话多话少,大家都处于高度的兴奋之中。反正,整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除了上厕所,没有离开过那张油腻腻的年纪老了站不稳身子的桌子。我的体质一点都不亚于矿工们,并且,只要有人在一块,我不感到丝毫的疲倦与睡意。也没有一个弟兄,不行了弯倒在桌子边。我的一生中,喝酒的最高记录,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不会再有,唯独这一次。

马鹿塘几日,感受实在深得不得了,也手痒痒的,想写成些文字,不枉暖心的人与事,眼亮的风土,可是,我没能写上哪怕一两行的感恩。好几个当头的当兵的,跟我有过几面之交,个个性情豪爽,他们有可能有的早已离开马鹿塘,有可能有的还是工人阶级,我只能说了:抱歉!

那样的日子,风吹灰尘般,一阵就吹通天边了。

弟兄们各人去忙各人的,当某一天抬起头来,回忆起往事,真的,原来,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一下子就流逝了,没有听见一丝声音,没有看见一个脚印。

情感文章散文欣赏:与马鹿塘的缘分

**、**他们,依然在那里求生。我们时常见,他们常邀我上去,但我却离马鹿塘远了。

瞧,当初的小伙子**,从1987年出来,一呆马鹿塘就是二十多年,他在那里的年头,比在自己的故乡长多了。马鹿塘成了他身上的一块肉,割不掉。在当地,一提起**,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他比马鹿塘人还马鹿塘。一个人愿意不愿意,总会有他的落脚之处,这是宿命。马鹿塘对于**就是如此。我在城里想念了,问他在哪里,他经常是“在山上”。山上就是马鹿塘。但有一点我们共同从血液里眷恋的是我们的故乡。寂寞的故乡,青山绿水的故乡。我们是梯田里的一只鸭子,树叶唱出的一首民歌。这才是我们历经多少改变,始终不可能发霉的本色。

**也一直在马鹿塘。他却不幸先走了。这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做人热心肠的兄弟。2010年4月21号,那天是全国人民哀悼玉树地震死难者的日子。他去坑道上班,但一去不回。我是在去昆明的路上得知噩耗。之前十多天,有一天他还在我的家里度过十多个小时,有说有笑。我怎么也没法把死亡跟他联系起来,死亡是不该摊到他头上的。犹如阳光会有死亡吗?以往,我和**他们两个结伴回乡,我们一回去,住几天,整个村子就会有几天的欢乐。一个活跳跳的人,嘴里和心里装满爱情、友情、亲情的人见人喜欢的人,就那么一瞬间成了灰尘,装进一个小盒里,回到故乡。

**呢,昔日有**朝夕相处,这下,他在马鹿塘的影子变得孤孤单单了。

这下,我急于想再上一回马鹿塘了。看看那块快乐之地,伤心之地。

这已经是2012年春天了。

我一问**,在山上吗?他说在。我说,我们要上来玩。听他回答的声音,有些发颤:快点上来吃饭,我等你们。

我的妻子,还有几个兄弟,在崎岖的公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到了马鹿塘。还是当年的模样。红砖老房子,街道还是那么老朴朴的几条,菜市场也山野气息浓厚。跟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时间在这儿仿佛田野吃草的慢腾腾的水牛。

这让我亲切。我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可是像当初,我不关心有多少人干矿发财。我想得到的是一份剩下的温馨。

这天阳光灿烂。**他们工作的那间老房子的院子里,几棵大树上有鸟鸣叫。刚凋谢花朵的桃树,开始结出毛绒绒的果子。墙脚有零散的几块菜地,栽些苤菜、薄荷、香柳等佐料菜。这是典型的我们那边每天离不开的打蘸水用的佐料。看着,突然引发起一阵阵乡情。人到哪里,生活习惯跟到哪里。一位老乡的妻子在厨房忙碌,按**的吩咐做出适合我们口味的一碗碗菜。有些菜是**动手做的。他是老天派下来的老吃喝。他有几句口头禅“钱不必多,官不必大,要有吃有喝。每天的太阳是新的。”老乡的妻子说着哈尼话,来马鹿塘有好几年了。我也拿母族话跟她搭话,不知为什么,心里丝丝缕缕的疼痛。他们在这山上,像一家人融在一起了。

饭后,我们出去外边的山上看风景。人一到山上,像风、像鸟、像草木、像花,一切都松脱了。眼睛到处放牧,扫进眼里的都是美的,就是一块粗陋的石头,你也觉得奇美无比。的确,这山上长的是石头,可能它们正好在这样的环境安家。在石头丛中,细细一看,到处爬行着藤子,结一串串红泡、紫泡,酸甜酸甜的,我们真的回到了撒野的乡村童年时光,且我们这行人全都来自乡村,有着共同的经历、情感。你叫我喊,你欢我乐。每人都不知肚子里填了多少野果,这是真正的大自然干净的身上结出的干净的果子。山上也有些灌木丛,走进里面就可以采蕨菜。现在已经是发嫩叶了。看来很少有人来采。这种嫩叶,烫熟后凉拌,是一道逗胃口的菜。在城里不见卖,城里人也不懂得享受。乡村却有很多家庭都采来做下饭菜。我们采了很多,晚饭时成了抢手货。

马鹿塘有种菌子,叫黄菌,五、六月份雨季来时树林里开始冒出。黄菌我们这块土地上其它地方也应该有,却唯独马鹿塘的是珍稀货,数量少,极难买到,一斤贵几百元。马鹿塘的黄菌肥厚,鲜嫩。放些大蒜、辣子炒就可以了,那感觉只有吃过的人才有体会,除了自己去吃以外,没法说是怎么一回事。它还有一个特点,炒老了,不像别的菌子,枯枯的,如嚼渣渣;嫩,依然是它的本色,满嘴享福。对于个旧人,吃过马鹿塘黄菌是一种饮食上的荣耀,许多人听是听说过,却从来不曾品尝过。

**说,他拿下来马鹿塘黄菌,叫我在家等。我心情大好,通知了几个朋友。一听说是马鹿塘的黄菌,个个有事都推脱了:“一定来吃。”大约有三、四斤。炒出来有半盆多。我家便摆了一桌菌子宴,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宴席进行了数小时,个个吃喝得脑门头发光。


本文来源:http://www.gxlzold.com/zhengnengliangwenzhang/1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