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学习励志 > >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学习励志 | 2016-06-13 | 阅读:
【www.gxlzold.com--学习励志】

  经典参考一: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教育周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提出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准则。很久以来,我们都提出要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荣辱观的提出,可以使原有的教育更加深化和具体,更有时代性。

  彭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因而不能等闲视之。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比较单纯,识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果不很好注意,将来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十分注重培养经国济世之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是要从修身做起的,而修身则要从儿童时代抓起。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是知识教育。古代童蒙教育的成功,表现之一,是有许多优秀的教材,《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大戴礼记》中的《保傅》和《曾子事父母》,以及《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都是名扬四海的童学教材。其中,朱熹对童蒙教育倾注的心血尤多,建树也最大。他认为,南宋之所以朝纲不振,是因为朝廷缺乏栋梁之才;而朝廷之所以缺乏栋梁之才,是因为童蒙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国家的前途考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童蒙教育。而童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树立正直的品性。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行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田,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全社会都同步进行,那么社会风气的转变,就指日可待了。朱熹“童蒙养正”的理念非常正确,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

  童蒙教育能否“养正”,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廉耻之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全国人民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我认为,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如此,切忌大而化之,当做口号,贴在墙上了事。青少年荣辱观的教育,要解决他们人格培养的基本问题:懂得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人格和国格。这里面既有涉及国家荣誉、国民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有涉及个人修身、道德品质的具体问题。后一类问题,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现实,最容易见效,尤其要精心设计。要通过荣辱教育,在学生的心理机能中培育抵制恶言、恶行、恶事的能力,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一心向善。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努力为家庭和祖国增光,这样就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孩子身上。

  经典参考二: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项羽无颜愧见江东父老,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然而,在中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

  观的以德治国之举,更将为正在进行的改革攻坚夯实政治道德的基础。

  法治还是德治,这似乎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无论是在儒家思想还是法家精髓中,都不难找到古代圣贤对于德与法辩证关系的精妙阐释。《孟子·离娄上》便有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又怎么能够脱离道德建设的轨道?

  大到部分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甚至公然索贿丧失为官根本准则,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导致医德蒙羞,学者学术腐败、为利益集团鼓呼玷污学者清誉,小到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奢靡淫逸之风盛行……纵观当下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无不与道德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政府当然可以出台法律法规加以刚性规范。但是,对于一些法律盲点灰色地带或者纯道德范畴问题,还需要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公民的自我行为,顶住底线伦理崩溃的冲击。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观对传统社会道德伦理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也给了每个人选择自我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无论怎样选择,社会道德底线不容觊觎,是非黑白美丑善恶不容颠倒。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


本文来源:http://www.gxlzold.com/xuexilizhi/2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