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人生感悟 > 爱情感悟 > 中国国际化教育 > 高职教育国际化_教育的“国际化”

高职教育国际化_教育的“国际化”

爱情感悟 | 2015-11-18 | 阅读:
【www.gxlzold.com--爱情感悟】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的家长也是越来越严格,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教育也是越来越国际化了,什么是“国际化”呢,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教育的“国际化”

近几年以来,标名“国际化”的学校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幼儿园也开始“国际化”了。

什么是“国际化”呢?

也许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观点: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摘自于网络)

但是我们现实中的国际化是非常模糊的。

本土的校舍,本土的老师,本土的教育,只不过是装修豪华一点,洋气一点,收费贵一点,或者是再请一两个外国人做老师,就算是“国际化”了么?

无论是本土化教育,还是“国际化” 教育,最终的目的和终点,还不是同样要适应中国的高考制度,还不是同样在高考的那一关,进行一场决定人生命运和前途的生死大战?!

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或者说就是有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如果不能心无杂念、脚踏实地地去潜心学习、探索和研究,即或是具备了高大上的教育外在环境,即或是堆了再多再多的钱,又有何用?依然无法从本质上做到国际化,最多也只能是做到形似而神不似。

有些事情,我一直想不明白。

从一些政策来看,幼儿园教育不准小学化,但是,我们所看见的是,那些标新立异的贵族幼儿园之所以能抢夺生源,除了条件上确实高大上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孩子在那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很多东西,不是小学化教育又是什么呢?

还有一些电视媒介打造和包装的童星越来越多,年龄也是越来越小,这其中有没有小学化教育的成分?这其中有没有对童星过早开发的成分?

无论你科技如何发达,无论你教学水平如何高明,但是能让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认识汉字两三千,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速算,学会这些东西不容易啊,不可能不需要时间,不可能不需要精力,说到底还是一种小学化教育啊。但是可能那些极个别的真正神童可以除外,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童的存在,但也那只是极个别,大多数的儿童,都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儿童。把大多数普通的儿童,当作神童来培养,当作超人来培养,其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忽悠,其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还有一些“国际化”的幼儿教育,把男孩培养成一种绅士风度,把女孩培养成一种大家闺秀,从外在打扮上开始,男孩的着装永远都是整整齐齐,女孩的着装永远都是漂漂亮亮,走起路来永远都是文质彬彬、不急不慢、斯斯文文,而且在上下楼梯的时候,还要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扶着楼梯的扶手。

我不知道这样的“国际化”教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但是以我的个人看法来说,这样的教育有可能就是一种恐怖!因为这样的教育已经人为地、过分地压制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压制了孩子的“动”,就必然压制了孩子的“思”,从而就会更深层次的影响到孩子的“学”。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是门学术和学问,学术的探讨,学问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容不得一点水分。任何夸大其词的宣传,任何添油加醋的吹捧,对教育只会有害,不会有利。

但是将教育“国际化”以后,教育又会变成一个什么东西,难道是教育的一种变异?

教育“国际化”,是要学习国际教育的教育思想、精神和理念,可以参考国际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简单地去模仿人家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而“思想、精神和理念”这个东西,又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我们只能拿来参考再参考,斟酌再斟酌,研究、设计和制定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精神和理念才行!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而不是大张旗豉的喊口号、树标语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平教育,但是,从另一方面又大搞什么“国际化”教育和贵族教育。

无论是“国际化”教育,还是贵族教育,其收费都是昂贵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敢问津的。

这样一来,又从哪里显示公平,难道公平也是要分层次吗?

所谓的公平,只是在普通百姓的层次里显示公平么?

所谓的公平,只是把生源按照房产居住地划分就读学校,从而就产生了高价的学区房。那些贫穷的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退一步说,即或是生源公平了,你国家配套的师资、物资公平了吗?你国家配套的教学硬件公平了吗?在学校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都无法公平的情况之下,却首先要把生源公平,恐怕并不显得有多么公平吧。

我也知道,这些“公平”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但是在这个时间和过程里面,就已经对这些一部分的学生不公平了。

一方面把教育推向市场做生意,一方面又由国家采取一些托底式的教育,公平又从哪里来显示呢?

如果以做生意的模式能够把教育搞得很好,又何必你政府来搞一个托底式的教育?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学校,必然抢夺生源,也必然要抢夺师资。一些优秀的老师,经不住高薪的诱惑,跳糟就是一种最后的选择,或者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那么托底式教育的学校还有多少优秀的老师?

老师之间也会有一种比较,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努力工作,而跳槽和没跳槽的待遇相差得太远,那些还没有跳槽的老师心里会平衡吗?

再说了,那些跳槽的老师工资待遇确实高了许多,但是他们的工作性质也许完全改变了。没跳槽之前,是为了国家而教育,是为了人民而教育。

可是跳槽之后呢?

表面上看起来,性质好象没有改变,都是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但是其本质可能已经改变——为老板打工服务。

如果老板懂教育,是真心为国家为民族而教育,也许情况会好一点,但是如果老板不懂教育呢,如果老板只是为了投资赚钱呢?

情况就会有一些复杂化了。

曾经的魏则西之死引发的对民营医院的思考,不也说明了这一点么。医生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高尚的职业,其治病救人的精神和理念应该受到世人的传承和发扬,其医术、医德应该堪称全社会的楷模。但是民营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高尚的医生最终也无奈的只好成为医院老板的帮凶。

遇上不懂教育的老板,遇上只想赚钱的老板,老师的一切工作只为赚钱而围绕,至于什么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就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只要在高考那一战能拿下绝对性的胜利,就一定是一个最优秀的老师。甚至曾经还有一些民办学校给老师分配招生任务,工作成绩,绩效工资与招生任务挂钩。

在如此环境之下工作,久而久之,老师的精神和信仰就有可能淡然和消失啊。

“国际化”教育的探索和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漫长的道路上,必须强调的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人才,更需要全社会对这些人才的关心、支持和爱护!


本文来源:http://www.gxlzold.com/renshengganwu/21910/